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在煤層氣富集成藏和煤層氣開發研究中水文地質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地下水水動力系統和水化學特征研究是分析水文地質對煤層氣富集影響的重點內容。1地層水含量與煤層氣吸附量的關系地層水含量是水文地質研究中首要考慮的內容,在煤層中,煤對水和甲烷的吸附作用是同時存在的。由于煤孔隙表面吸著水或薄膜水分的存在,必定影響到煤對甲烷氣體的吸附能力與吸附量。實驗、測試結果表明,在煤層中的水分達到臨界水分之前,隨著煤層本身含水量的增加,煤對甲烷氣體的吸附量具有明顯降低的趨勢,但當水分含量達到或...
近年來,隧道涌水等工程地質問題一直是隧道的勘察設計與施工中一個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也是隧道施工過程主要的工程地質風險之一,如果能在選線過程查明水文地質條件,提前有效識別風險,提出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就能降低甚至規避施工、運營過程中的風險,減少和免除這類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為了在選線階段就較為系統、有效地認識并查明水文地質條件,做好水文地質條件的工程地質分區成為隧道選址區內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某地段位于山西省長治市與臨汾市的交界處,地處沁水塊坳主體沾尚—武鄉—陽城...
地熱供暖在地熱直接利用領域中應用廣泛。地熱替代常規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對建筑物進行供暖、供熱,已成為改善大氣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由于地熱供熱站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資源綜合利用收效大、資金回收快,而且對大氣污染極小,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注意。一、國外利用現狀世界各國對地熱供暖非常重視,例如冰島、匈牙利、法國、美國、新西蘭、日本等。冰島地處北極圈邊緣,氣候寒冷,一年中有300-340天需要取暖,其主要能源中地熱能占48.8%,石油占31.5%,水力能占17.2%,煤炭能占2...
近日,除了總所周知的北京以外,華北、黃淮等多地也爆發了嚴重的霧霾天氣。相比北京城區多個站點PM2.5濃度突破600微克/立方米,遠郊平時空氣優良的延慶、密云站點也突破300。河北省局部已經高達900多微克每立方米,更令人心驚。進入采暖期后,燃煤污染排放明顯增加,特別是前期的降雪降溫過程,導致區域燃煤采暖消耗量大幅增加。持續的高濕靜穩氣象條件,利于氣態污染物向顆粒物的轉化,以及顆粒物的吸濕增長等,這都加重了PM2.5的濃度水平。面對這樣的霧霾壞境,我們是否該考慮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上個世紀末至本世紀初,能源與環境問題始終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兩大問題。由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的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使氣溫變暖,導致干旱、暴雨、南北極冰山融化等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威脅。現實環境迫使人們不斷探索諸如太陽能、生物能、風能、海洋能、氫能、核能等新的能源。地熱能作為一種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所謂地熱能是指在地殼中距地表較近距離內可被經濟開采的天然熱能,又稱為地熱資源。目前上所指的地熱資源,是僅以地殼淺部5km以內儲存...
地熱供暖在地熱直接利用領域中應用廣泛。地熱替代常規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對建筑物進行供暖、供熱,已成為改善大氣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由于地熱供熱站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資源綜合利用收效大、資金回收快,而且對大氣污染極小,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注意。一、國外利用現狀世界各國對地熱供暖非常重視,例如冰島、匈牙利、法國、美國、新西蘭、日本等。冰島地處北極圈邊緣,氣候寒冷,一年中有300-340天需要取暖,其主要能源中地熱能占48.8%,石油占31.5%,水力能占17.2%,煤炭能占2...
每到冬季供暖與霧霾已經成為人們避無可避的話題,大氣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了是會關注的焦點,地熱能源的開發利用收到了廣泛的關注。地熱作為一種清潔的新能源在冬季供暖方面有著與傳統供暖方式*的*性。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大規模采用地熱能供暖,這些國家采用地熱能供暖的根本原因,都是為了開發新能源,以降低國家發展的能源成本,同時降低大氣污染,保護環境。通過采用大規模的地熱供暖,既解決了他們的能源緊缺,也使他們的人民享用綠色的環境。中國的地熱能供暖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隨著地熱能供暖技術...
人類迄今已有400萬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人類從學會使用火開始,經過石器、鐵器時代,直到近代工業化革命,各種技術發明使人類文明到達了一個的高度。同時,人類消耗的能源也日益增長,其中煤、石油等是今天主要的能源來源。今天,能源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地位。然而,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能源沒有發展到瀕臨匱乏的狀態,但是從長遠來看的話一旦達到枯竭的狀態,在大力開發新能源將會阻礙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因此,作為新能源中固定儲量大、穩定,具有極...
上個世紀末至本世紀初,能源與環境問題始終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兩大問題。由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的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使氣溫變暖,導致干旱、暴雨、南北極冰山融化等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威脅。現實環境迫使人們不斷探索諸如太陽能、生物能、風能、海洋能、氫能、核能等新的能源。地熱能作為一種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所謂地熱能是指在地殼中距地表較近距離內可被經濟開采的天然熱能,又稱為地熱資源。目前上所指的地熱資源,是僅以地殼淺部5km以內儲存...
霧霾嶄露頭角是在2010年,美國的空氣檢測儀器監測到北京PM2.5超過500,嚴重超出其安全值50倍;正式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11年,當時包括京滬在內的多個地區持續出現大霧天氣,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引發了網民對空氣質量問題給健康帶來的擔憂,環保部就此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PM2.5*被公眾知曉,自此之后,霧霾就受到民眾的高度關注,到目前為止,經過4年的發酵,人們已“聞霧色變”。冬季霧霾的產生,和取暖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有關,北方現有的供熱企業多采用煤炭作為動...